刺菜

跳转到: 导航, 搜索
Bkmh7.jpg

刺儿菜 原名小蓟草,属菊科多年生草本。中国各地都有,常见于田埂、地头、沟旁、湿地,为到处野生的小草。苏颂说:"小蓟处处有,俗名(青刺蓟),2一3寸对其根作菜茹食甚美。"基础蓟叶羽状深裂,边缘有尖刺,根肥大,花紫红,色同小蓟。大蓟、小蓟为同科不同属植物,性能相近,都作药用。

性味 甘、凉,无毒。

成分 大蓟含挥发油、生物碱、树脂、菊糖,氰甙类。小蓟全草含生物碱、皂甙。

药理 大蓟的水浸液、乙醇一水浸液和乙醇浸出液,试验于狗、猫及兔等麻醉动物,证明有降血压作用。小蓟的同上试验,证明有较显著和持久的降血压作用。

功用 大、小蓟均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以及恢复肝功能、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,适用于急性热病炎症出血,黄疽,肝炎热淋尿血等。

《食疗本草》载“取菜煮食之,除风热”。

关于“刺菜”的留言: Feed-icon.png 订阅讨论RSS

目前暂无留言

添加留言

更多医学百科条目

个人工具
名字空间
动作
导航
推荐工具
功能菜单
工具箱